第(2/3)页 老村长点头拍了拍李正的肩膀,“也是,村子里的叔叔婶婶们没读过书,他们没有什么眼界,以后咱们村的孩子都要读书识字,再苦再累也要让孩子们读书。” 突然觉得老村长还挺开明的,知道读书重要性。 在这个时代能吃饱饭不容易的年代,读书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。 连吃饱饭都要用尽全力,谁又会去想着读书识字。 李正说道:“村长爷爷,我最近又给咱们村的书院找了一个老师。” 老村长笑呵呵说道:“就是你小子不急着找媳妇。” “我还小。”李正有些不好意思的摸了摸自己的鼻子。 老村长又说道:“正儿啊,村里上上下下都知道你有出息,可你好歹给你家留个后,知道了吗?” “知道,知道。”李正使劲点头。 “如果有一日你出了什么事情,咱们全村上下也可以有个挂念,早日留个后。” “老村长说得对,偏僻入里。” 看李正一脸认真的模样,老村长说道:“老头我去看看村子里的田地如何了?” 有时候想想老村长的话,也是挺有道理的。 若是在当年战乱时期,这番话简直就是人生哲理。 可现在是太平年间,李世民不至于现在就剁了自己。 这条连接泾阳和长安的路一定要修得比官道要好。 这样才有竞争力,路在脚下,所有的生意都绕不开运输这个条件。 尤其是在这个年代,运输是经济的重要因素之一。 无论是在乱世还是在太平年间,谁掌握了运输线。 谁就可以吃第一口螃蟹。 在李世民还没意识到运输线的重要性之前。 有把握利用运输线大挣一笔。 回到自己的家中,李正从田地里摘了一篮子辣椒。 经过一个冬季的大棚培养,两个月过去了,辣椒的长势非常喜人。 回到自己的房间,李正开始做自制老干妈。 辣椒,芝麻,豆豉,生姜,蒜…… 大牛帮着打下手。 把猪油在锅里烧化,把辣椒,芝麻,蒜,一样又一样地炒香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