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79章 对诗-《我的成语大明》
第(2/3)页
与其他庙会不同的是,杨星搞的庙会,每十天就是一个圣休息日,所以每十天就是一场庙会。
又特意沟通这附近的一些商贩,搞的本地的集日都没有人准备,只剩下这个每隔十天的庙会了。
为了庙会更加的热闹,杨星不仅联系了商贩,还联系了茶社勾栏唱戏的班子,各种杂耍舞龙舞狮的团队,搞得比其他寺庙热闹多了。
有人羡慕,就会有人嫉妒。
有道是同行是冤家,冤家就是仇人。而且断人财路,如同杀人父母。
各地原本香火挺旺盛的寺庙,被杨星抢了风头之后,开始里外搞事。
不是投井下毒,就是外面造谣,更有甚者还去了县衙去告状。
县衙会管吗?
自然是不会的。
毕竟这是朱三爷下的令,而且杨星还给带来了税收,何乐而不为呢?
就算他们出钱让县太爷管管,或者县衙班头去看看,也只是到的哪里转了一圈,拿着钱不出力罢了。
再后来,杨星挑拨了几家意志不坚定的寺庙或者道观,搞成一个联欢形式的庙会。
而且庙会集市还会定时流转,让各地都能享受这件好事。
从而,从内部瓦解了这个小联盟。
除了几个硬挺的骨头,剩下的大家伙玩的都很开心。
有钱在从中勾连,以杨星的大庆法王庙为首的联盟,更加的稳固。
当然,这都是后话了。
眼前要解决的是,一众读书人上门挑衅地问题。
本来今年皇帝下令,改皇榜考试,为一年一次。应该会有很多读书人为之奋斗。
奈何,有些人无论是读书还是做买卖,闲下来的时候,该是街溜子,还是街溜子。
无论是鬼火少年,还是社会摇青年,到头来,还是一会事。
而且,大明朝的考试还是比较严格的。
有些人可能会因此多一个机会,就多一个上升的空间。
可还有的,考不上,依旧考不上。
学渣,仍然是学渣。
碰巧你要是有点心,会去改行干点别的。
可要是老顶着个童生、秀才的名头,那一辈子也就这样了。
可这次,只是附近还在上学的,勉强称为书生罢了。
这一群书生里,年龄也不尽相同,有大的十三四岁,有小的七八岁。
相约一起出来逛庙会,不为别的,只因为学堂放假,出来溜达溜达罢了。
可见到杨星受到周围摆摊小贩的尊敬,一股奇妙的好胜心涌了上来,非要围堵着杨星的去路,要拼一下诗词歌赋。
不是要现场作诗,只要要比一下背诵,或者叫诗词接龙。
杨星则一脸茫然,哄走和打走,只能让周围的人好感度备降。
如此,杨星只好和他们一起玩耍这个,所谓的游戏。
杨星自知,自己根本没有读过什么诗词歌赋,也没有看过什么四书五经。
只等最后一说,我不会,让他们高兴一会儿,让周围围观者哈哈一笑,也就完事了。
找个一块空地,第一个出头的孩子,好像还懂点礼数。知道将扇子合上,拱手相让。
“我先来,我也不为难你,只一句咏鹅就好。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