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跟孙河交手这些时日,他还真摸不准孙河的脾性。 有这样的思量,不止是因为中线的攻防战,还有东西两线传回的战报,直到现在,谁都吃不准,代表大虞挂帅的孙河,到底在何处。 倘若能吃准这点,或许就不是今下之局了。 战场之上,最惧的不是敌强,而是不知敌之所在,孙河用兵行诡道,将无形化为杀机,恰恰击中了对手最脆弱的地方。 代表孙河的帅旗,不止出现在中线战场,还出现在东线的天武关,西线的天苍关,这导致一个很严重的问题,派来驰援天门山脉的兵力,被分成了两路去攻打东西两线了,而天门山脉中线的驰援,却一直没有抵达。 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,是两个方面的原因导致的,一个是此前进犯大虞的主力,被征东大将军王昌牵制着,真要是后续撤退归国,势必会引发王昌部的全力追击,而更让人难受的是中线一带汇聚着不少来犯逆虞精锐,从中线一带撤离极难,稍有不慎便会陷入腹背受敌的绝境,因此援军只能寄希望于东西两线尽快打开缺口,这样可保出动的精锐能撤回一部分。 一个是东吁本土,即天门山脉以东地带,受中枢政局的变幻,导致地方秩序动荡下,出现了多达十余股反叛势力,他们打出的旗号出奇一致,清君侧!! 权臣周钊趁势把持朝政,假借国主之名诛杀异己,想以此从快立稳脚跟,殊不知这却引发了众怒。 于是四方烽火并起,人心思变,周钊虽握中枢,然政令却出现了问题,难以有效调度地方兵马,这样的情况如果敢叫大虞知晓,一旦知晓的话,那不止前线要出状况,只怕后方要更乱了。 周钊怎样都没有想到,自己不过是做了他想做的事,竟然使本国出现这种乱象,本想借着对外进犯大虞,继而转移国内矛盾,却不想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,如果有可能的话,他当初一定不会这样做的。 可惜这世上没有如果。 但站在一个更高维度来看,哪怕周钊没有做出进犯之举,但是东吁国内的变局,也必然是会发生的,因为矛盾已到了爆发的临界点,积弊日久,譬如朽栋承千钧之屋,纵无外力摧折,亦将自倾。 而大虞天子楚凌得知这等消息,必然会有所行动的,毕竟大虞国内也有矛盾,而矛盾如果不能在内部短期内解决好,就需要通过外界来转移,因为楚凌想要的更多,所以他必须要通盘考虑才行。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,这话是一点都不为过的,哪怕战争会带来很多死伤,可只要政治目的达到了,那这些就是值得的。 或许残酷,但却是事实…… 第(3/3)页